——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二十一
一份角色一份责,人生旅途在于德。
——题记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13、乡民心中的“书记哥”
潼南东升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谭昌明有一个美称,那就是“大哥”或“书记哥”。
全国劳模谭昌明
谭昌明确实是大哥。因为从他的父亲上溯,他的爷爷、爷爷的爷爷……谭光忠、谭祖德、谭明博、谭德刚直到谭昌明都是谭氏家族的大房,一路发展下来到了谭昌明这个大房长子这一辈儿。一般大家族里都是“大房出晚辈”,越是大房长子在家族中排辈分就越“吃亏”,谭昌明就是这样。
在谭氏大家族中,许多年龄比谭昌明小得多的族人都是他的长辈。长一辈儿的不稀奇,高两辈的也大有人在。这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在谭昌明那儿,该喊爷爷,喊爷爷;该喊叔叔,喊叔叔,绝不含糊。
但在几十年里,谭昌明虽说是低辈分,却有着“大哥”的威望。这在他们自己家是很自然的事,作为长子,谭昌明是七个弟兄中的老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哥。但在整个谭氏家族里,无论是他爷爷辈儿、还是他叔叔辈儿的亲戚和族人都称呼他为“大哥”,或者叫一声“书记哥”,是怎么回事?
这还得从一个个故事讲起。
谭德才按辈份比谭昌明高一辈,是他叔叔辈儿的人。谭德才中学毕业后,谭昌明把他招聘到了藏粮水库工程指挥部任会计。在指挥部里,谭昌明也很自然地称呼谭德才为叔叔。但在工作上,他对谭德才的要求是没有半点儿含糊和降格的,甚至比其他人还严苛。
谭德才
谭德才作为工程指挥部的会计,物资采购的指标就掌握在他的手里。有一次,他擅自把用于引水隧道工程的炸药指标让给了别人。尽管这个指标不多,但这是工程计划内的物资,并且是严控的物资。谭昌明作为公社一把手、工程总指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并没有因为谭德才是自己的长辈而迁就、姑息。他立刻对谭德才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责令他追回了炸药指标。
谭昌明认为,自己作为领导干部,在这个时候就不是晚辈了,而是上级、是总指挥;在执行规章制度及其相关流程的时候就要丁是丁、卯是卯,滴水不漏;碗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在国家和集体利益面前,家族亲情都是第二位的。
从那以后,谭昌明加强了对谭德才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并多次找谭德才交流思想,使谭德才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此,谭德才对会计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把工程账目、物资管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次造反派头头和县工作组在鸡蛋里挑骨头,在工程上有意挖谭昌明的黑材料。可他们费劲巴力的一番折腾,在账目上只查出二两粮票的误差。这就有谭德才很大的功劳。
谭昌明退休后,毛遂自荐到面临困境的东升茶厂担任厂长。为了挽救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万亩茶山,谭昌明八方招揽人才到茶厂和自己共赴时艰。谭昌远就是其中的一位。
万亩茶山
谭昌远中学毕业后,被谭昌明招聘到东升茶厂工作,并逐渐成为了管理骨干,负责茶叶收选和开票等重要工作。春茶、夏茶、秋茶,这三个收茶的旺季,他们的工作就像打仗一样,白天晚上连轴转,节假日也不休息。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东升茶厂很快就扭亏为盈,并成为重庆的知名茶叶品牌。
谭昌远
谭昌远1986年进入茶厂工作,到了1988年时他已是茶厂的“栋梁级”人物,是谭昌明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但惜才如金的谭昌明觉得谭昌远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不应该在茶厂这个小天地里耗费才华。于是,谭昌明以东升公社老党员、老书记的身份,把谭昌远推荐给时任东升乡党委书记的黄少华同志。
谭昌远是不愿意离开“书记哥”谭昌明的,再说他在茶厂、在谭昌明手下已经干得得心应手,怎么舍得离开?谭昌明以大哥的身份,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智慧引导谭昌远向前看、向长远看、向未来看,到政府部门去工作,为家乡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谭昌远在谭昌明的说服下,到东升乡人民政府担任了农技员,进入了政府编制和干部队伍。谭昌远到了政府部门进步很快,现在已经是梓潼街道办事处应急办的一名优秀干部。
2021年9月2日,在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谭昌远讲起这一段往事时仍激动不已,他说:“在茶厂工作的两年多里,我是耳濡目染,看到、学到了谭昌明大哥身上那种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后来我到了政府部门,就能有样儿学样儿,也就能够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大哥让我终身受益。”谭昌远的母亲王章玉老人也由衷地感念“书记哥”谭昌明。她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出过一个干部,是咱‘书记哥’的帮助,才使昌远成长为国家干部。他真是我们的引路人。”
谭昌远的母亲王章玉
无论辈分大小,作为大家心中的“书记哥”,谭昌明对年轻人总是满怀希望,从长远着想、未来着想,引导他们成长进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因此,他在谭氏家族年轻人的心目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
对于谭氏家族各辈儿的年轻人,谭昌明的引导方式是关心到“点”,这个“点”就是节点和细节。他常说,人不能败在关键节点上,不能输在细节上。年轻人犯了错误,他关心到点;有了成绩,他也关心到点;在涉及前途命运的事情上,他更是关心到点。所以,在谭昌远的前途问题上,谭昌明给他找准了“点”。
在东升、在潼南,谭昌明“书记哥”的威名不仅在谭氏家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其他家族也是名震遐迩。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昌明之风,山高水长。其实族人和乡民们称谭昌明为“大哥”也好,叫“书记哥”也罢,都是群众和他亲近、亲密的表现,是他几十年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丰硕果实。
访问量:4274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