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10)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俗话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旁写有这样一句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可是世上有多少宰相,又有多少大度之人呢?实在很少,因为少,所以更为难能可贵。在2021年9月2日谭昌明书记诞辰90周年的座谈会上,大家有一个共识,谭昌明虽然几经磨难,但是他对人那种宽容大度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是一位真正的大度之人。
全国劳模谭昌明书记
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直到1976年结束。在那十年动乱中,谭昌明惨遭迫害,造反派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打击和折磨。让他戴尖尖帽冒着暴雨游街,在瓢泼大雨下的屋檐下让他弯着腰接受批判,甚至还用柴棍木条抽打他的身体。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对这一切似乎毫不计较。他的儿女曾经问他,“文化大革命那么多人整你、害你,你恨他们吗?”他笑笑说:“其实不是他们的错,是那个时代错了。”十年的痛苦与折磨,在老人家心里竟然是那么平淡。
谭昌明的大儿子谭焱心还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那是他上初一的时候,父亲领着他挑着箩筐去县人民医院检查。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小谭焱心挑着箩筐紧紧跟在父亲身后,在人群中穿行。走到县城中央体育馆外面的时候,一个人突然冲了过来,举起拳头向他父亲的头部打来。父亲头一扭,闪了过去,没有打着。十多岁的少年谭焱心,亲眼看到这一幕,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也有几分伤痛。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幕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谭焱心知道那位挥拳打向父亲的是一位姓刘的小学老师,他当时是造反派的一个小头目,经常戴着手枪,到处耀武扬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在谭昌明书记跟前提到,当时,生产村里的大人小孩儿对谭昌明敬佩不已,造反派要批判或和迫害谭昌明,很多村民就站出来为谭昌明说话。而那位姓刘的老师甚至还要挟这些大人孩子,让他们闭嘴甚至批判谭昌明。听到这些事,谭书记总是淡然一笑,“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前期,是造反派头头们最为丧心病狂的时候。他们组织一帮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编造黑材料。甚至找谭昌明所工作过的谭家桥工程指挥部、藏梁水库工程指挥部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瞎编乱造,以迫害谭昌明。有些人被蒙蔽也确实参与了瞎编乱造。这些事实谭昌明都很清楚。当文化大革命一结束,在第一时间,他就被县委任命为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全面主持东升人民公社的工作。教师、公社其他干部和“八大员”的所有职位,可以说都是他说了算。但是他从来没有计较那些迫害他的人,仍然公事公办,是则是,非则非,好则好,坚持公平、正义、公开的领导风格。
藏粮水库
谭昌明如此宽容大度,大大出乎造反派的意料,也赢得了更多干部和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多年以后,谭昌明已经退休,他的大儿子谭焱心已经是部队的一名优秀军官,回到家乡,见到了那位姓刘的老师,这位老师和谭焱心非常钦佩地夸赞他的父亲“谭书记真了不起,是一个能容天下之事的大度之人啊。”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在父亲的影响下,谭氏家族的儿女们也一样的宽容大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挨批斗,少年谭焱心也被村里的小朋友欺负、打骂、排挤,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和谭焱心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学。这位同学学习较差,但特别喜欢对谭焱心进行各种打击挖苦,以在班上哗众取宠出风头。言辞之刻薄不能不令人感到受伤。但长大以后的谭焱心对他不仅没有记恨,反而还有一份感恩之心。他认真地说:“不是他们当年给我进行挫折训练,我怎么会这么坚强呢?没有这样一份坚强,我又怎么做得出今天的成绩呢。”几十年以后,同学聚会的时候,谭焱心跟同学们讲到他在那个时候产生的育人报国的梦想,还特别感谢那位同学当年对他的打击、讽刺、挖苦。他说正是这些伤人的话激发了他的人生梦想。这些老同学听了谭焱心的话不由得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钦佩。
责商思维自动学创始人谭焱心
观察谭氏家族的几代人,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计较。他们从不去计较前嫌,甚至把这样那样的前嫌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力量。化消极为积极,变坏事为好事,这可以说是谭氏家族教育子子孙孙的又一个法宝。
反观今天的孩子们,老师一句批评可以记恨几天,父母一次教训也会怀恨在心,同学一个无意的玩笑,都能计较许久。如此小肚鸡肠如何成器?毛泽东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的孩子们尤其需要学习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书记那种宽容、大度、豁达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更可以让我们把视线从短暂的眼前拉到长远的未来,把视野延伸到更高更宽的维度,从而在一个更加辽阔的视角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进而实现更为辉煌的人生。
访问量:3135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