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十七(续)
父爱如山责任重,严慈相济真爱子。
——题记
待到子女们都长大成人后,父亲谭昌明更多的是表现出慈爱的一面。
在谭焱心印象中,父亲谭昌明在文革前任东升公社社长的第一个人生黄金时期,特别喜爱和关怀的是自己,那时小谭焱心总是围绕在父亲的左右;文革后,父亲谭昌明任公社社长、书记后的第二个人生黄金时期,处于幼儿期的幺妹谭丽霞总围绕在父亲的左右。这也是自然规律,一个儿女较多的家庭,最早、最晚来的大儿、幺女总会是一个父亲关怀最多的那两个孩子。
全国劳模谭昌明
直到谭丽霞已经在部队当兵服役,父亲谭昌明对幺女谭丽霞慈爱依旧。
谭丽霞
这时谭焱心已经是成都军区机关的军官,对在部队服役的妹妹谭丽霞自然是关心备至,并也和父亲谭昌明一样严慈相济。谭焱心发现谭丽霞身上有什么缺点也是毫不留情的严肃批评,有时就给训哭了。父亲谭昌明在旁边看闺女泪流满面的虽说心疼,但懂得他大哥的良苦用心。就和大儿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唱和,对幺女说:“哎呀丽霞,看看你大哥那么不容易地把你招兵到了部队,又从空军调到陆军,这在家乡有多少人羡慕呀。你一定要听你大哥的劝导,好好珍惜、努力奋斗,为你自己的梦想,也为我们谭家争光。”几十年后,谭丽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对父兄充满了敬意和感念。
老二谭毅因为初中毕业时患胃溃疡,胃切除了三分之二。1988年夏天因胆囊炎再次住院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因为患有旧疾,胃肠错综复杂,导致手术十分艰难,前后长达三个多小时,甚至有生命危险。老父亲谭昌明坐在手术室外悄悄的落泪。
谭昌明把老二的情况写信告诉了大儿子谭焱心。谭焱心收到信后也是万分焦急,第一时间赶回家看望弟弟、安慰父亲。
2004年谭焱心在家中过春节。大年初一一大早,他一如当年是全家中第一个起床的,起床后在客厅里开了一盏灯看书。全家第二个起床的是父亲谭昌明。老人起来后看到大儿子在昏暗的灯光下专注地看书,就悄悄的又开了一组灯,给大儿子那里增加亮度。
自打1978年当兵后,即便有时回家休假,谭焱心跟父亲谭昌明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很少,似乎对父爱已有些陌生。灯光亮起这一刻,谭焱心感到父亲开的不是一盏灯,是一份深情、是一份光芒、是一份力量。
谭焱心不由得回忆到1982年,当兵后第一次休假回家时发生的事。一天,他坐在堂屋门口看书。父亲谭昌明从外面回来,看到谭焱心坐在那里看书就非常严肃地看着他说:“家务不做,就会看书。”那次他很疑惑父亲为什么这样说,作为儿子也不好反驳父亲,甚至怀疑父亲对自己的作为是否支持。2004年春节大年初一这一盏灯的打开,也使谭焱心对父亲有了新的认知。一盏灯、一束光,消除了谭焱心当年对父亲的误解。
也是2004年。夏日的一天,父亲谭昌明不知为什么突然对谭焱心说起:“你太累了,要按时吃饭,注意身体。”父亲这一句话的意味,直到第二年5月15日谭焱心因胃大出血住进医院后才幡然醒悟。可见父亲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对儿子的关心、关怀和关切。
是的,为人父母都有操不完的心。大女儿谭兴华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因为父亲谭昌明被打成走资派,辍学在家劳动。后来国家形势好转,谭昌明又赶紧安排女儿和她弟弟谭焱心一起进入初中学习,重开学习生涯。长女终没有被耽误,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二女儿谭茗初中未能毕业,一直在家里劳动。尽管这里没有父亲谭昌明什么责任,可他心里一直觉得亏欠了二女儿。80年代初,谭昌明在退休工资很低的情况下,拿出一笔当时的“巨额资金”给二女儿,让她学习家用电器修理技能,为谭茗谋出路、谋生计,还经常鼓励她大胆创业。小儿子谭鸿高中时因受老师打击险些辍学,谭昌明也是鼓励、激励他战胜挫折继续求学。在父亲的激励和大哥谭焱心的一路引领下,谭鸿振奋精神再次站了起来,最终成长为“全国杰出青年科学家”。
谭兴华
父爱如山、严慈相济,这正是谭昌明的一大特质。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在谭家,谭昌明作为父亲的功劳,可以把这句三字经改写为:养而教,父之功。
严慈相济,这是今天许许多多的父亲难以达到的高度。要么是一味的溺爱、宠爱;要么是父爱缺位,少爱、没爱。缺乏慈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将会因缺少力量而脆弱。一味的严格,靠打骂代替教育,也会使孩子脆弱和不自信。由此看来,一个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严慈相济”有多重要。“严慈相济”才能真正体现出父亲那份责任。
有严慈相济的父辈,就会有名满天下的儿女。谭氏家族里为什么能够走出一位著名的权威教育家,这与谭昌明这位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 “严慈相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责商思维自动学全球开创者谭焱心
一个家族的家风,家长的特质也是会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
谭焱心从知道自己将要做父亲开始。就对儿子谭力鸣开始胎教,开始婴儿期的教育、幼儿期的教育,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他都没有过一丝的松懈。他像一座山一样给予儿子力量,也像一只雄狮一样给儿子以威严。
世界排行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学霸谭力鸣
谭力鸣回忆道:从上幼儿园时候开始,父亲谭焱心就反复地告诉他:人生不可能完全避免犯错误,但有一个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那就是不能欺骗、撒谎,否则就要挨打。这句话在谭力鸣内心深处已经深深扎根。谭力鸣四岁时的一天,在幺爸谭鸿家里玩耍。中午幺妈让他休息,可他不肯。幺妈就吓唬他:“再不休息,告诉你爸。”小谭力鸣脱口而出:“我不怕,只要说真话我就会不挨打。”可见他知道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样的错不能犯。
谭力鸣在九岁那年犯了一次错,有一次没有对父亲谭焱心讲真话。尽管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也讲出了真话,那也违背了规矩。谭焱心毫不留情地让儿子自己去找鞭子。小家伙没找到鞭子,拿了一个衣架过来,然后趴下。之后是啪啪啪一阵狠打,打完以后,立刻起立写保证书,写感悟。
谭力鸣在回忆这件事时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只听到啪啪啪几声响,从此以后知道锅儿是铁造的。
谭焱心对儿子谭力鸣何尝不是充满柔情,一件事足以证实,那就是谭焱心坚持给儿子心灵拥抱15年。
谭焱心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海角,每天事情再多,也要跟儿子进行心灵拥抱,让儿子回答:今天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明天要突破什么?谭力鸣在中考作文中写到:父亲给自己心灵拥抱5000次,坚持15年,每天用心灵呼唤自己,直到初中毕业,直到自己昂首走向高中的那一天。
谭力鸣读高中以后,谭焱心给儿子的心灵拥抱改为每周一次;读大学后也是每周一次……
谭焱心、谭力鸣父子的心桥也始终畅通无阻。
访问量:4544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