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十九
责任重如山,诚信抵万金
——题记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在谭氏家族百年历史中,有关诚实守信与大爱的故事有许多许多,至今还在传颂着……
四、栽什么树苗接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曾几何时,多少人为了一点利益,哪怕是蝇头小利也要绞尽脑计,最后落得身陷囹圄。谭德刚在世的时候,就反复提醒儿孙们:做人要讲诚信,在利益面前更是要不贪不占,不是自己的坚决不要,把良心视为黄金。谭氏家族之所以在潼南、在东升能够信誉卓著、一言九鼎,靠的就是“诚信赢天下”的信念和对“三诚文化”的传承。
谭昌明的父亲谭德刚
栽什么树苗接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谭氏家族把“三诚文化”坚守住,并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是给子孙后代积攒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受此文化熏染,谭家的儿女们在面对公与私、面对利益荣辱时,都表现得与众不同。
谭昌明的大女儿谭兴华先是在东升人民公社任计划生育干部,后来被提拔为梓潼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在她担任计生办主任这几十年,正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非常严格的时期,矛盾交织、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谭兴华长期经管大量的计划生育经费,她牢记爷爷、父亲的教诲,对手里的经费,那是“丁是丁、卯是卯”,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在群众计划生育问题的处理上,比如安排独生子女补助、超生罚款等方面,她则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办事,服务体贴入微、处罚不徇私情,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因此,谭兴华在梓潼镇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镇上的老老少少不分年龄大小,都亲切地叫她“谭姐”。
谭昌明的大女儿谭兴华
谭家长子谭焱心对待金钱和利益的态度也是如此。他在部队服役时,管理着部队的有关经费,也是“丁是丁、卯是卯”,不是自己的一分钱都不要。1978年谭焱心在新疆军区乌鲁木齐汽车30团2连担任文书时,常常要到商店给连队购买各种用品。夏季的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到乌鲁木齐天山百货大楼去购买广告颜料、毛笔、纸张等文化宣传用品。从汽车30团团部到天山百货大楼骑车大约要二十来分钟。谭焱心顶着烈日回到连部拢账时,发现多出了五毛钱。这肯定是百货大楼收银台找零时找多了。谭焱心毫不犹豫地骑车出门,顶着烈日返回天山百货大楼把五毛钱退还给商店的收银台,然后才安心的回到部队。
谭家长子谭焱心
2019年,谭焱心所在的教育理论研究机构与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合作,开展了责商思维自动学的普及工作。这个项目完成后,潼南实验中学给机构支付费用。支付清单上一共有将近十项的内容,按原协议核算一共是13万多元。结账的时候,经办人员把每一项都核算了。核算单送到谭焱心手上审核签字的时候,他把整个清单一看,直接把“家长微课堂”这一栏的费用划掉了。经办人员不解,谭焱心告诉她说:“这个项目我们完成得不好,家长来得也不多,这个费用我们不应该收。”校方负责该项工作的德育校长认为这个费用是应该付的,但谭焱心坚持认为不能收。他对校长说:“家长们有些被动,观念也落后,没有认识到‘家长微课堂’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很少的家长参与了这个活动。这确实不是我们的主观原因造成的。但这个项目毕竟完成得不是太好,也就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这个费用我们就不收了。”
责商思维自动学全球开创者谭焱心
谭焱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他所承诺的事情那就一定会兑现的,不论大事小事。比方说,他承诺要请某个员工吃饭,自己就会当成一回事儿记着,并找机会兑现。有一次,公司一位名叫王瑞的摄影师搭谭焱心的便车一起回城里。到了谭焱心家车库附近王瑞下了车,这时他的摄影器材还放在车的后备箱里。谭焱心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王瑞下车后他就开车走了。结果王瑞跟着汽车追,跑到车库才拿到摄影器材。
谭焱心虽说并没有留意后备箱有东西这个情况,可毕竟是因为自己大意,让小伙子追车累得气喘吁吁,因此觉得很不好意思,便对王瑞说:“不好意思,让你跑了半天,下次请你吃饭赔个不是。”其实王瑞根本没有当回事,老板一再赔不是,反倒不好意思了,因为这事儿也怪自己下车时没有提示老板。
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可谭焱心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许诺,等了一年多,终于找到闲暇时间请小伙子吃了饭。这就是谭家人一言九鼎,说话算数,言必行,行必果的那种品格。
谭昌明的小儿子谭鸿,是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杰出青年科学家。谭鸿常年掌管着巨额的科研经费,有着非常大的自由支配权。但他始终对掌握的经费“丁是丁、卯是卯”,账目做到一清二楚,绝不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而是千方百计地把每一分钱都有效地运用到科研项目中,力求用最少的钱孵化出最大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创造最大的价值。谭鸿牢记母亲周南秀在“老妈哲学”里讲的一句话,那就是:“做人不能像木炭推磨,走一方黑一方;要像莹火虫,飞到哪里亮到哪里。”
全国杰出青年科学家谭鸿
谭昌明的二女儿谭茗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配合父亲经营着东升茶厂,管理着茶厂的产品销售和财务。在父亲的教诲和影响下,她始终如一、坚持原则,对钱物“丁是丁、卯是卯”一丝不苟、斤两不差、分毫不差。谭茗后来到一家企业做出纳工作,对账目也是“丁是丁、卯是卯”,有时为了核对清楚一笔账目,常常加班加点也要弄得水落石出、明明白白。谭氏家族的“三诚文化”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
有句话常挂在谭家人嘴边:胡须上的饭是吃不饱的。也就是说,不要盯着那些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这会扰乱你的思绪,分散你的心思,人要向大的方向、大的事业努力,不要在蝇头小利上摔跟头。
谭氏家族的子孙牢记:“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格言;坚守“不是自己的坚决不得,一切财富靠自己去创造。”这样朴素的真理。靠“三诚文化”的传承,为谭氏家族在家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三诚文化”也成为谭家子孙后代重要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续完】
访问量:4470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