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责商思维自动学优品实战班的纪实报道(13)
重庆是山城,山城石头多,上坡又下坎,出门就爬坡。
山城似火炉,骄阳晒山河,出门火辣辣,上山就饥渴。
“耕读传家”是谭氏家族的光荣传统。通过耕田务农维持生计;通过读书学习,以让家人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立德树人,这种优良的传统在谭氏家族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
谭氏家族于1830年左右迁徙到潼南区祈佛村的凤凰山脚下,在那里安营扎寨。开始他们没有土地,他们的先辈谭光宗带着儿女以碾米加工大米维持一家的生计。因为耕读传家之法宝而家族渐渐壮大了起来,又产生了若干个谭氏分支家族,有的分支家族就逐步买下了大片大片的土地进行耕种,后来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谭氏大家族,纷纷成了大户人家,有的还成了一方官员,比如谭光宗的曾孙谭嘉游还做了潼南县的县长等。谭焱心的爷爷谭德刚这一个分支家族从1949年全国解放开始,在当地就兴旺了起来。这是开放的家族,他们家族既有在当地名望很高的长者,也有思想先进者参加革命运动的青年等等。
谭氏家族在祈佛村安营扎寨
谭焱心爷爷的爷爷谭祖德是这个家族的大房,一直坚持碾米贩商维持生计。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把耕读传家作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法宝。一方面辛勤劳作维持生计,另一方面读书学习修炼身心。谭焱心的爷爷谭德刚是一个孤儿,是在爷爷奶奶抚养下长大,被爷爷奶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幼小时就去读私塾,知书达礼,后来在当地成为德高望重的农民领袖。谭焱心的父亲谭昌明在幼小的时候也开始在私塾读书学习,十二岁以后开始协助父亲碾米贩商,再加之在弟兄六个里他是长子,渐渐就开始担当家庭重任。谭焱心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各种农活,五岁时自己就翻过山头跑到了学校找老师申请入学读书。
谭焱心的爷爷谭德刚 谭焱心的父亲谭昌明
谭氏家族及其村里的村民都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那就是勤劳,与全国的几亿农民兄弟一样,有着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良好作风,在每一期的鹰王重生实优品实战班来到谭家和园的孩子们都能亲眼看到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挖地、除草、挑粪、上山浇农作物等等。
百岁老人杨本珍,在盆腔骨粉碎性骨折之前,他都坚持在自家自留地挖地锄草种菜。现在已经94岁的谭德太,是这个生产队担任生产队长时间最长的队长,后来做了大队治保主任,他也是一个闲不惯的人,他的大儿子是一个军队的大校,他每次到大儿子家不会超过一个月,十天半月就呆不惯了,他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种地去。即便是大年初一,他也不愿意休息,跑出去开荒种地,90多岁高龄照样下田耕地,上山砍柴,甚至爬到树腰上去树丫等。他一年四季多数时间是打赤脚。前几年的一个冬天里,谭德太在地理挖红薯,重庆市人民政府一位副市长到这里调查研究,看见谭德太老人大冬天打着赤脚挖红薯,这位市长从包里掏出几百元人民币关切的说:“老人家,我给你几百块钱,你去买一双鞋。”谭德太老人笑着摇摇头摆手道:“不用,不用,我家里大头鞋、皮鞋、布鞋、胶鞋很多,都是我儿子给我买回来的,穿着鞋子劳动不方便,我习惯了光脚,舒服!”外人不了解这位高龄老人,其实在70多岁患过直肠癌,术后安装的人工直肠,但他忘我的劳动,心态乐观积极,迄今为止直肠癌再也没有复发了。他的身体比许多年轻人都健康,一年四季不吃药,胃口非常好,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如此健康,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因为劳动好,心情好,所以胃口好,身体好。”
谭德太老爷爷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谭德荣,腿上还留有敌人的弹片,而今90多岁了仍然是闲不住,照常除草劈柴火。他在大儿子家绵阳呆了一年多,非常不习惯。前年春节,全家回到祈佛村,春节过后,大儿子又准备带他回到绵阳去,老人家坚决不去,把老人家急得暴跳如雷,用脚踢门,表明抗议,坚决不去,几个儿子只好让他留在老家。
谭克强幼小的时候父母就病故了,谭德刚用“耕读传家”的思想关怀培养他长大成人,从小就坚持劳动与读书并举,解放后在县中学毕业后担任过教师。后来因精简裁员回乡务农,又成为了优秀的劳动者,而且还担任了三届生产队长。几年前,当时他还没卸任,年近八旬的他与责商思维自动学的中小学生一起除草、一起挖地、一起砍柴、一起下农田收稻谷,样样都来,对同学们是极大的鼓舞。
谭克强老爷爷
在谭家和园旁边的几家人,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这些老人看上去很瘦小,六七十岁,但他们仍然挑着大粪上山浇菜,背着一大背筐红苕藤等猪草回家喂猪,孩儿们亲眼看到这一幕幕,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劳动人民。
谭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故事和村民们每天勤勤恳恳地劳作,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会落实在行动上,白天孩子们在外面认真地劳动,晚上回到谭家和园后,孩子们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作业、读书学习,包括幼儿园小朋友也会安安静静的和大家一起做作业、学习、写心灵日记,他们在这里享受到了这种耕读的充实和快乐后,回到家中也就变得特别的勤快和好学,帮爸爸妈妈做菜做饭、打扫卫生、分担家务,一切都变的理所应当,不再像之前因为做家务还要和家长讨价还价,读书学习也成了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不再像原来那样推诿懈怠了。
子铭同学从谭家和园回去后主动承担洗自身衣服和洗内裤、洗袜子的任务,甚至还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外婆洗衣服等,他不再像以前找各种借口耍赖,或者拖着不洗。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参加“单词赢”的学习,埋头学习这么长时间,他也没有觉得剥夺了他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心里只想着要多记单词。像子铭同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意惟同学上学期成绩下降,从谭家和园回去后自觉恶补学科知识非常认真,自动高效学习了。每天中午还自觉自愿地洗碗,妈妈问她上学期成绩下降的原因,她用了谭院长界定的一个词——懈怠,并表示从此再也不懈怠了!妈妈很欣慰地说:“感恩责商给她的方向和动力,感恩自己的明智,这十一天没有去补文化课,而是送到‘责商思维自动学’,我始终坚信谭院长的教育理念,思维比成绩更重要。”
谭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传统对孩子们有这样的影响力其实并不神奇,因为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很多伟大人物的家族都崇尚耕读传家,曾国藩、梁启超、林则徐、冯友兰等等都是如此,因为“耕”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责任、安身立命,“读”可以增进智慧,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兼济天下,这种劳动和读书并重的优良传统,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快乐至上的时代,正是青少年素质教育所需的一剂良药。
访问量:4398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