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九十周年(12)
“爱子在强心,教子在塑魂。”这是谭氏家族的儿女们在纪念他们的父亲,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之际,对这位慈爱的父亲的一个精辟和准确的总结。
父辈的爱是什么?每个人因经历不同,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答案,但其中永远不会缺少“无私的付出”这一条。谭昌明的大儿子谭焱心对此深有感触。几十年里,谭焱心在母亲周南秀不时的回忆中,知道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是来自父亲的给予使自己这个稚嫩的生命得到了生存的源泉。
谭焱心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候,人们保障生存的粮食都不够,何谈肉蛋奶这些优质的蛋白质;吃饱都做不到,何谈营养。母亲周南秀在小谭焱心出生后饭都吃不饱,那有什么营养品补身子,更没有奶水喂养儿子,只能找到一点红糖水给孩子补充热量。
万幸的是,这时父亲谭昌明是潼南县东升人民公社社长,是公职人员,每天有二两大米供应。这二两大米就成了小谭焱心生命的甘露。父亲谭昌明一口都舍不得吃,二两大米全部打成米浆,全部成了这个刚刚出生的大儿子的“奶水”。和谭焱心一样,谭家的六个儿女,也都是父亲谭昌明和母亲周南秀靠自己的工作、劳动和心血苦苦地养大的。
全国劳模谭昌明书记
如果说父亲谭昌明用自己的口粮和工作收入哺育了儿女们的生命,那么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更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他山一般的父爱培育着儿女们高尚的情怀、塑造着儿女们的灵魂。
大女儿谭兴华还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1966年,史无前例的、荒唐并祸国殃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谭兴华在课堂上,听到了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对自己说的狠狠的一句话:“谭兴华,我们东升人民公社最大的走资派就是你的爸爸谭昌明,这个走资派一定要打倒。”听了老师的恶言恶语,全班的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转向了还是个小姑娘的谭兴华。恶毒如此,哪是一个小女孩能够承受了的。从那天以后,谭兴华就不敢再到学校去了,无奈辍学了。
谭昌明的大女儿谭兴华
谭昌明第一次挨批斗后,妻子周南秀心里非常难过,但她从来坚信自己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的丈夫是好人、好干部。她让已经辍学在家的大女儿谭兴华带着弟弟谭焱心,拿着一块钱到公社供销社买了一包糖,偷偷地去看望刚刚挨过批斗的谭昌明。
父亲谭昌明看到一双儿女来探望自己,难免伤心落泪。他在得知大女儿因为自己被污蔑为“走资派”而被老师伤害并辍学这一情况后,更是悲从心起。谭昌明不理解也不晓得国家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动乱、会如此黑白颠倒。谭昌明知道,那个时候,位居国家主席高位的刘少奇尚且不能保护自己,自己一个基层干部更是无力回天。所以对于女儿的委屈,谭昌明一是内心愧疚、二是心疼。谭昌明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不能为女儿做点什么,但他不会放弃一个父亲的责任。
谭昌明的大女儿谭兴华和大儿子谭焱心
谭昌明特别动情地对女儿讲到:“华儿,你现在不能正常读书了,是爸爸连累了你。现在全国都处在混乱中,但你不能放弃自己,在家劳动锻炼也是成长,你要珍惜每一天时光,要坚持温习功课,不去学校就自己多看书,也要帮助妈妈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你是大姐,一定要坚强。”
谭兴华看着父亲那慈爱的目光和坚毅的神情,内心的委屈、沉重的负担似乎轻了很多。从那以后,谭兴华成了生产队劳动的一把好手;在家里,也成了母亲周南秀的好帮手。谭兴华把父亲谭昌明在“劳动锻炼中成长”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在那动乱的时代顽强地成长着。同时,她渴望读书的愿望也没有泯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直到1969年,学校都处于停课闹革命的状态。东升中心校的学校操场成了放牛场,学校的教室也都成了鸟群歇息的地方,在桌子上的鸟屎星星点点,密密麻麻,那大大的教师办公室墙壁上燕子筑巢繁殖后代。鸟鸣鸡叫代替了昔日朗朗读书声。完全一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荒废时代。谭昌明从七岁进私塾启蒙开始,就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他非常坚定,“文革”停课是暂时的,孩子读书学习是必须的。谭焱心从幼小就深度渴望读书。1966年秋季,不到读书年龄就自己跑到学校读书去了。9月1日上午开学典礼的时候,谭焱心年龄小而且是自己跑去学校的,全校师生都在操场上整整齐齐列队聆听校长报告。唯独小谭焱心却呆呆地站在操场西侧的屋檐下的石灰堆里,心里七上八下地忐忑不安。半上午的时候,父亲谭昌明下村返回公社路过中心校,发现儿子谭焱心怎么在学校呢。谭昌明的秘书邓庆维拍着小谭焱心的肩膀道:“勇敢儿(乳名),在这里干嘛呢?”“我来读书,不知道我们一年级在哪里?”谭焱心回答道。这一刻,校长和老师都围了过来,原来一年级在东边,他这个小不点却站在西边。应该“东奔”却“西跑”了。谭焱心就这样开始了读书生涯的。
责商思维自动学创始人谭焱心
谭昌明非常清楚儿子对读书的渴望。可是从小学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拿到教材,因为此前的教材被定名为“封、资、修”被作为禁书。开学不久“文革”就正式爆发了。谭焱心的启蒙其实就等于没有启蒙就停课回家放牛了。还好,全国人民有一本共同的教材就是《毛主席语录》。谭昌明本来就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第一批基层领导干部,他本来就热爱毛主席的著作,因此在家里就指导儿子谭焱心每天一笔一画地抄写《毛主席语录》。在父亲诞辰90周年之际,谭焱心还清晰的记得,“文革”期间父亲给自己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每天都有硬任务,必须抄写五篇《毛主席语录》,结果每次都从第一篇开始抄写:“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事业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抄写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就算是完成家庭作业了。第二天又是如此开始抄写。停课闹革命那两年多里小谭焱心就以抄写《毛主席语录》开始了真正的启蒙。五十多年过去了,谭焱心还非常感恩父亲用这样的特殊的方式给予自己高境界的思想文化启蒙。直到1969年“复课闹革命”就直接开始二年级课程,谭焱心也足够学龄了,一开学就与众不同的《语文》和作文优势呈现了出来,但《算术》却是短板直到小学四年级才开始追赶上来。
转眼间“文革”动乱的六年已经过去了。
1973年,弟弟谭焱心从公社的小学升到初中。在谭焱心开学前,谭兴华主动找到谭昌明要求说:“爸爸,我要回到学校读书,就和弟弟一起读初中。”
这时“文化大革命”已进入末期,谭昌明的“走资派”帽子虽说没有摘掉,但已部分恢复工作。他听了大女儿的话后特别的开心:“好哇,我也正想着这个事呢。你都劳动锻炼六年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锻炼五六年后,那是老知青了。你应该返校读书,做到学习、劳动两结合。这也是我们谭家耕读传家的传统,你好好珍惜吧。”
就这样,谭兴华在辍学六年后回到了课堂,最终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
谭焱心回忆道:“我在初一第一学期的《语文》《数学》一开始就学习得特别好,自己总结和践行‘两先’‘两早’‘两个回忆’的学习法,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毛主席语录自我激励去克服困难而一路前行,于是,就成为了年级第一的‘学霸’。以至于在大学期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特别浓,学习的效果也远远高于同班同学,因为哲学思辨能力的持续增强,为后来研究责商理论及其‘责商思维自动学’的系统方法论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当我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担任部队党委理论秘书辅导首长们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也能得心应手,被部队领导和军区机关转发推广其经验。这些都与父亲当年用《毛主席语录》等哲学著作进行思维文化启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父亲早期对我进行‘塑魂’教育培养之功效啊。”
访问量:3398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