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十四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对家庭面临的难题纠葛而难以分清是非曲直的描述。在谭氏家族与千千万万个家族一样的面对这个难题。然而,谭昌明作为人民公社一万多人的当家之人,不仅化解了数不胜数的别家的家务矛盾之事,而且几十年里同样也断好了一庄又一庄家务矛盾之事。因此他也成了谭氏家族这大家庭令人佩服的“清官”。
全国劳模谭昌明
曾经有一故事讲到:当母亲和媳妇同时掉进了河水里,请问你作为母亲的儿子,又是媳妇的丈夫,你先救谁?这看似一个调侃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二难的话题比比皆是。在谭氏家族就曾经上演过一次又一次。
谭昌明的母亲周汝英是旧时包裹成七寸金莲的小脚家庭妇女,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连续生了七个儿子,而且几个儿子在当地都算是拔尖优秀人才,她可算是当地的英雄妈妈了。
这老人家自从大儿媳妇嫁到谭加之后,就当起资格的“婆婆”了。大儿媳妇周南秀嫁到谭家的第二天就明确“岗位职责”道:“男人的秧田,女人的菜园,从今以后洗衣做饭种菜收割都是你的活儿……”。从此,大儿媳妇就里里外外一把手担当起了家庭劳务的重任,每天从早忙到晚,起五更睡半夜。本来就单薄的大儿媳妇的身体就更加瘦弱了。可以婆婆对儿媳妇常常苛刻至极,每天唠叨不断。特别是大儿结婚5年了,大儿媳妇没有生孩子这件事情急坏了这位“英雄婆婆”,常常当着大儿媳妇周南秀的面指桑骂槐道:“我养个鸡母嘛也下个蛋嘛,我大儿这辈子孤啦!孤啦!……”。婆婆的弦外之音是说,接了一个大儿媳妇,居然没有生育,英雄婆婆与尚未生育的大儿媳妇作比,这可是天壤之别呀。
周南秀是远近闻名的好儿媳妇,自身修养特别好。婆婆无论怎么唠叨或责怪,她都总是默默地听着,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也常常背地里悄悄地伤心落泪。谭昌明面对唠叨的母亲和落泪的妻子,他只能关切地好言相劝自己的妻子:“没事,没事,你就当老妈没有讲这些,我们其他人(指父亲谭德刚和几个弟弟)都没有什么的,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都相信你啊……”。丈夫一席暖心的话儿犹如雪中送炭,让妻子冰凉的心中之痛就化解了一大半。周南秀在谭家做儿媳妇一辈子几十年居然从未与婆婆红过脸,从未争吵什么的。即便是当年婆婆责怪未生育之事,还有许多错怪冤枉之事,她都能得到丈夫谭昌明的理解,也就都能自我消化释怀了。就以生育之事为例吧。不管婆婆怎么样的刁难责怪,在丈夫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她自己总是暗暗下定决心:我不仅要生,我还要教育好,一定要培养成优秀人才。
周南秀
由于在丈夫谭昌明的艺术处理与巧妙化解婆媳矛盾而确保了周南秀无怨无悔地为谭氏家族默默奉献一辈子。周南秀后来常常在六个儿女面前讲述这些故事,让几个儿女对父亲谭昌明和母亲周南秀也都敬佩不已。
在纪念谭昌明诞生90周年之际,其长子谭焱心回忆父亲谭昌明在大家族里如何当好这个“清官”的时候讲道:“我记得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奶奶和我幺妈发生了矛盾冲突。我的父亲专门挤时间把几个兄弟从各个地方召集回来,由我父亲组织召开家庭会议,摆事实、讲道理,对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澄清。在我印象中,至少有三次以上,在我爷爷奶奶家的大客厅里,整个一大家人坐在一起。为了化解婆媳矛盾,一直谈到深更半夜,当时我们都在打瞌睡了。我父亲其实特别为难。作为大哥,面对弟媳妇与自己母亲的矛盾,他经常说‘哎呀,应该这样理解’,‘哎呀,应该那样处理’,‘哎呀,想想是否错在这个点上’……。父亲特别有耐心的给幺妈和奶奶进行沟通引导。直到双方消除了误解,互相有了体谅和理解,疙瘩解开了才散会。”在谭氏家族,正是因为谭昌明的主动担当,家庭成员之间才能在第一时间化解矛盾,保障了整个大家族的家和万事兴。
谭焱心进一步回忆道:我奶奶一度时期到了凉山州州府昭觉县帮助谭昌明的打理家务,与我三妈的婆媳关系也搞得有些紧张。甚至也争吵过,当奶奶回到老家后就向大儿子述说自己的委屈和伤害,我父亲作为长子就一一倾听老人的苦衷,一方面表扬安慰母亲千里迢迢去照顾几个孙儿不容易,另一方面就一五一十地诠释婆媳关系背后的事实真相之后,特别解释道,周玉春(三弟媳妇)她年轻,加之四个儿子吃喝拉撒也不容易,你老人家也出于好心关心他们多说了几句话,你们就争吵起来了,其实大可不必。您老人家想想,您回到了老家何家沟,他们就更不容易了,他们会想到您的辛苦的。奶奶听了大儿子一席话之后,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于是,心中对三儿媳妇的抱怨就少了许多,奶奶之后就不再唠叨与三儿媳妇发生的那些生活小事儿了。1968年,父亲谭昌明躲避派性武斗,几经周转到了凉山州昭觉县三弟谭昌学家里住了一个多月,三弟媳妇周玉春在言语中也多少有些抱怨婆婆的不是。谭昌明作为周玉春丈夫的大哥,又是婆婆的长子,前前后后已经知道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关系。于是,又语重心长地对三弟媳妇循循善诱道:“保保(对母亲的称呼)她人老了,喜欢唠叨,过去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她的心眼挺好的,我们晚辈就不用计较就是了……”,然后又讲解自己的妻子周南秀如何与婆婆几十年相安无事的处世之道。三弟媳妇也就心悦诚服地理解了婆婆,对之前在一起生活中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不愉快也就不了了之了。
谭昌学一家
谭昌明不愧是共产党的基层党委书记,他走到哪里就在那里助民救困化解种种矛盾纠纷,作为大哥在家族内部也是走到哪里就在那里主持公平正义,修复婆媳关系等。
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一生光明磊落,一心为他人着想而奉献所能奉献自己的一切。他的这种人格背后的本质就是“负责任”,正如他晚年给儿孙们常常讲的一段话语那样:“人生一辈子啊,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他人的幸福,这是积德集福啊!共产党教育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负责任,走到哪里就要在那发光发热,每当多付出一份努力,就多了一份人间美好,这是多么值得的好事,你的能力和智慧,该付出不付出,就过期作废了,付出就有收获,付出就有价值,只要对人对己是好事就不要吝惜自己的那点努力了……”。
是的。这就是谭昌明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诠释。
人生有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领导,有这样的朋友、挚友、诤友,有这样的丈夫或妻子或兄弟姐妹,谁又不倍加欣慰和满足呢?
在世风不古的今天,凡是用斤两衡量自己付出多寡的时候,不妨从这位劳动模范谭昌明身上也许能找到新的答案。
当今有多少人值得学习借鉴这位逝者的精神品格呢?
访问量:4233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