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十六
人生的力量在于担当,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
——题记
要写好家谱,首先是收集方方面面的资料。
谭昌明心中隐隐记得,当年他在读私塾时,好像看到过一本“谭氏家谱”。那还是解放前的事情了,他还小,对此只是有一些印象,说不具体。但他知道,经过疯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除四旧”,就连他自家的家谱都烧了。那本老“谭氏家谱”怕是凶多吉少。但谭昌明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开始到独柏寺、谭家沟、大基坪,一家、一家地走访,力图找到那本最早的“谭氏家谱”。功夫不负有心人,还别说,一户人家还真的保存着这样一本家谱。谭昌明也是在这本族家里,找寻到自家流转的踪迹。谭昌明家在“湖广填四川”后,先是到了潼南太和镇的独柏寺。到了谭昌明爷爷的爷爷谭光中那一辈,又从独柏寺迁至何家沟,并在这里开始碾米贩商。并世世代代靠碾米贩商养家糊口、繁衍生息。
全国劳模谭昌明
谭昌明找到这本族谱后,编撰人员又在谭家沟一户人家找到了一本完全手写的谭氏家族家谱草稿。这本手写草稿,记录了解放前后至今谭氏家族的大致脉络。
手头有了这些初步的资料后,谭昌明带领编撰人员日夜阅读研究,发现资料虽然宝贵,但过于简略和粗陋。要想修撰一部高质量的族谱,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这首要的工作就是走访、调研,补充资料的遗漏。
于是谭昌明他们近到合川、重庆、遂宁,远到贵州,步履蹒跚、履印处处。他们走访谭氏家族迁往各地的老者,收集家族发展的各种相关信息,捕捉着谭氏先人及后代的身影和枝蔓。包括他们辈分的排序、他们各时期受教育的程度、他们各时期的职业、他们的工作生活地点区域等等。
这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这对于已七十开外并身患多种疾病的谭昌明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过,其他外调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好,也都比他年轻。当他们看到谭昌明外出走路常气喘吁吁,就心疼地对他说:“你就呆在宾馆指挥,我们去跑。”但谭昌明总是说:“我这个老毛病没事,我把药都带着呢。”
“谭氏家谱”的工程总算进入了写作阶段。
现已年过半百的谭兴平是他们领导小组四人中年龄最小、辈分最低的,是修撰工作的主力。他说:当时为了编写这本家谱,谭伯可是拼了老命,方方面面把着关,一点都马虎不得。他还清晰地记着在2004年9月的一天,潼南的天气非常炎热,谭昌明、谭德才、谭昌政、谭兴平四人在水井湾的一个茶馆就家谱的写作方案进行讨论。他们边喝茶边摆,一共只花了几块钱。谭昌明也是再三叮嘱谭德才,一定要把账记好,说这也是历史,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谭德才
“谭氏家谱”究竟以什么顺序编写?在这个问题上,独柏寺的一位长者与大家发生了争执。双方的意见分别是,甲:“谭氏家谱”要以整个家族一代又一代的更替、迭代编写;乙:以独柏寺、谭家沟、何家沟、大基坪四个谭氏家族人员的聚居地为基点分别编写。其实,按照整个家族以时间为顺序,从上自下编写是顺理成章的写法。遗憾的是他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谭氏家族有的子家族历史中,有资料和记忆断点的现象。于是就难以整体迭代方式往下撰写。
最后按多数人意见:为了“谭氏家谱”详实具体,就直接以独柏寺、谭家沟、何家沟、大基坪四个地点,各谭氏家族的子家族为篇章来撰写。最终统一了思想。
谭昌明知道修撰“谭氏家谱”是个千秋万代的大事,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任何意见也忽略不得,争论是必要的,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老祖宗,忘记历史就是等于背叛。
2005年7月4日谭昌明逝世。同日,“谭氏家谱”初稿完成。凝聚了谭昌明老人心血、汗水和智慧的一部谭氏家族的族谱和文字历史终于瓜熟蒂落。
谭昌明离世之后,编写组的几位老骨干十分悲痛。他们为谭氏家族缺少了这样一位特别舍得付出、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担当、特别有大局观的一位领路者而感到万分惋惜。
谭昌明离世第二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他的诞辰日的那天。在“谭氏家谱编撰组”全体人员的提议下,谭氏家族这一天把已经编撰好并印刷出版的“谭氏家谱”搬运到了谭家和院,举行“谭氏家谱”首发仪式。谭氏家族有200多人聚集到谭家和院,其中还有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赶回来的谭氏后人。这一天,谭氏家族的人们在谭昌明的墓地前默哀祭奠,后人们磕头跪拜。在他们心中,谭昌明是谭氏家族的一位伟人和榜样。他对党和国家、民众的事情鞠躬尽瘁;他对谭氏家族的事业全力以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谭氏族谱
每逢佳节倍思亲,谭昌明的儿女们回想到父亲在世时的情景,特别是晚年退休之后与儿女在一起相处的情景时都更加思念父亲。那时谭昌明与儿女们交流的时间比较多了,交流得也比较深入,他对儿女们讲的最多的话是:人生的力量在于担当,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这句话正是谭昌明73年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和充满哲学意味的人生诠释,也是儿女们继续前行的路标与灯塔。
对比谭昌明和他的儿女们,再看看我们当今的社会,有多少父母是在为儿女担当、创造?一些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因心疼儿女,不是让他们自强自立,而是教他们怎么偷奸耍滑、投机取巧、苟且偷安。可想而知,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怎样的第一任老师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给孩子播种什么样的人生智慧、思维认知,那么他的人生全程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大局与小局之别,有崇高境界与低级庸俗世界观的差别。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可见,优秀的父母会带动起儿女们的优秀卓越;平庸甚至狭隘自私的父母就会带出鼠目寸光、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儿女。从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的人生经历中也就不难得出上述的结论。
为人父母究竟应该说什么、做什么?给儿女们传递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访问量:3031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