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十九
责任重如山,诚信抵万金
——题记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在谭氏家族百年历史中,有关诚实守信与大爱的故事有许多许多,至今还在传颂着……
二、十年仅差贰两粮
谭昌明少年时碾米贩商,足斤足两,丝毫没有差错。有这样的职业操守为基础,谭昌明走入工作岗位后,也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绝不贪占。
从解放初期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整个国家都处于十分贫困的境地,粮食和各种物资始终处于紧缺的状态,只能实行严格的计划分配。买油有油票、买肉有肉票、买粮有粮票、买糖有糖票、买布有布票,什么都要票,甚至买块肥皂、买盒火柴都要票。而且那时这些票证都十分紧俏,多搞到几张的都是能人。因为这些票证都是由政府的商业、物资管理部门来统一分配,谭昌明作为乡人民政府乡长、人民公社社长本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照顾一下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的。但他以身作则、坚持原则,无论是对政府的各项开支,还是对国家分配给市民的各种票证,都管理得特别严格。
全国劳模谭昌明
公社秘书邓庆维后来回忆到:“当年谭书记对我的要求是,在公社里做任何事都要一碗水端平,要公平、公正、公开,要敢于接受监督。”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东升公社的干部们至今还对“贰两粮票事件”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那是谭昌明指挥修建藏粮水库时发生的事。
藏粮水库是东升人民公社从文化大革命前就开始施工的农田水利工程。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破坏,工程前前后后进行了长达15年。谭昌明是这项工程的总指挥,他对工程指挥部的物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求特别严格。国家给工程拨了多少钱,供应了多少粮食、煤炭、建筑材料,支出了多少、消耗的多少?必须要账目清晰,不能有丝毫差错,更不准揣进个人腰包或送人情。工地上的各种物资当时都是非常紧俏和短缺的,个人根本搞不到。比如说挖掘地下引水涵洞时,工程指挥部花了60多万元购买了数十吨炸药。这玩意儿很危险,但可以用来采石、打猎、炸鱼,民间是搞不到的。为了防止出现漏洞,谭昌明对炸药的管理亲自过问,不准流出半斤一两,不能发生一丝差错。
藏粮水库
文化大革命后期,县里派出工作组对东升人民公社重点整治,目标瞄准了重点工程——藏粮水库工程。客观的讲,他们的实际目的是找出谭昌明的“罪证”,从而进一步迫害这个东升最大的走资派。因此,检查组对谭昌明所分管的工作特别严查,尤其是“最肥”的藏粮水库工程。
工作组组长唐孟恒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他安排县里职能部门的财务人员,翻箱倒柜,对东升藏粮水库工程指挥部的物资和账目进行了反复清点和核查,对各种票据进行了全面核对。前前后后查了好几天,可核对不上的只有贰两粮票。
在账面和实物上找不到问题,那就诬陷。工作组与造反派就编排说:谭昌明是工程指挥部的总指挥,指挥部的会计叫谭德才。说谭氏家族里的“德字辈”和“昌字辈”是两爷子,工程建设中用了许多的木料,是这谭昌明和谭德才这“两爷子”串通,把各个大队、生产队支援工地的、没发生费用的木料抵了账,是贪污行为。又是查得底朝天,结果还是子虚乌有,没有任何证据。
谭德才
在财务和物资上找不到谭昌明贪污的蛛丝马迹,工作组和造反派无功而返。但他们没有作罢,又对工程指挥部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策反,让他们检举揭发,找点其它事儿来栽赃陷害谭昌明。但这些人面对检查组的诱导,没有一个出卖良心,对谭昌明是交口称赞。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组和造反派还是组织人瞎编乱造了一份黑材料,给谭昌明扣了一堆莫须有的帽子,但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
黑材料送到了区委书记李洪手里。李洪书记是解放战争时期随军南下的干部,人非常正直。他拿着材料亲自到东升人民公社藏粮水库工地实地了解情况,一一核实材料中内容,发现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李洪书记回到县城后,在区委扩大会上怕了桌子,义正辞严地说:“谭昌明没有问题,要是凭这份胡拼乱凑的材料整倒一个好干部,我这个书记就不当了。”
李洪书记的态度震慑住了工作组和造反派,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去藏粮水库工地找麻烦了。当然,李洪书记的信任,也是因为谭昌明为公、为民行得端、走得正,经得起考察和检验。【待续】
访问量:3310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