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责商思维自动学优品实战班的纪实报道(10)
重庆是山城,山城石头多,上坡又下坎,出门就爬坡。
山城似火炉,骄阳晒石头,出门火辣辣,全身烤出油。
人是环境的产物,那些大人物背后往往是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甚至家族,历史上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才俊,曾国藩的后代英才辈出都证明了这一点,而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兴旺背后又常常可以看到整个地区的先进文化。当我们为谭焱心院长的孝心感慨赞叹的时候,其实背后有着谭院长母亲以身作则的影响,也有着整个村庄上千年传承的孝道文化的浸染,在谭家和园,今天的孩子们依然可以幸福地让自己浸泡在这孝道浓浓的环境当中。
在谭家和园东北侧的山坡上,本是一片茂密的青冈林,远远望去,一望无涯的青冈林中有一片特别的树林,鳞次节比,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齐齐,那是谭焱心院长专门租的几亩地种下的一片重阳林。
重阳树树枝优美,冠如伞盖,花叶同放,花色淡绿,抗风寒,生长快,是特别具有纪念意义的一种树,九九重阳是尊敬纪念老人的意思,谭院长种下这片重阳林,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辈,也是作为当地孝道文化的一种象征。
在这里,不仅是谭家和园谭焱心院长一家对老人孝敬,在他们这个村儿,孝敬老人的故事是一串儿一串儿的,被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传为佳话。
谭焱心院长的二妈唐清珍,她有一个儿子在内蒙古工作,老人恋家,不愿意到内蒙古去生活,80多岁还住在老家,她的儿子谭兴林就给母亲在房前专门安装了一个监控器,自己虽远在千里之外,但却可以每天看到母亲生活起居的状况。
有一位百岁老人叫杨本珍,因为盆骨粉碎性骨折而卧床不起已经近十年了,他的幺儿谭昌国每天为他擦洗身体,端屎倒尿,老人仍然健健康康在床上生活着。
95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谭德荣老人,之前和大儿子在绵阳生活,觉得非常不习惯,还是搬回了老家,他的二儿子在重庆做厨师,工资很高,为了随时照顾服侍老人,放弃了高薪收入回到了老家。
94岁的谭德太,他的儿子谭昌平本来是在德阳工作,也放弃了所有的工作,专门和妻子一起回到潼南祈福村照顾老人,尽管老人身体健康,栽秧打谷、爬坡爬树都没问题,但是他们还是在老人身边守候着,陪老人生活在一起。
谭德太老爷爷的小儿子及媳妇
在祈福村,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每次鹰王重生优品实战班的孩子们在这个村总是能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这里的孝道文化。在谭家和园,孩子们可以看到谭焱心院长的母亲被儿孙们照顾得妥妥帖帖,在走访这些老农户时,他们也能真真切切看到村民们的孝道场景,生动形象的孝道文化在孩儿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周南秀老人的幺儿谭鸿及其孙儿
每一年,孩儿们都会非常踊跃的翻山越岭去谭德太老爷爷家,老爷爷住在黄桶沟,老爷爷非常勤劳,一辈子总是闲不住,把黄桶沟那一片荒地,只要能种粮食的地方都开垦了出来,连大年初一都不休息,每年种几十亩玉米,孩儿们每年都去为谭德太老爷爷收割玉米,在谭得太老爷爷的地里,94岁的老人依然会陪着这些孩子们一起搬玉米,很是让大家感慨。
谭德太老爷爷
在谭家和园的每天早晚,《老妈哲学》培训课更是让孩儿们看到了、听到了、学到了“上高下节敬老人,做出榜样教子孙”。孩子们明白了对老人尊敬那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了儿女,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榜样,自然也会教育子孙,在这片孝道的热土上,上千年来,人们一代又一代就是这样把孝道文化传承至今。
“吃了树根菌,不忘树根恩。”这是《老妈哲学》里一个非常经典的一句语录,倡导的是感恩文化,也是谭焱心母亲周南秀老人在六个儿女面前讲的最多的。当孩儿们来到谭家和园,孩儿们喜欢去和周奶奶握手、拥抱,老人也总会脱口而出她的《老妈哲学》,“感恩感恩,强大自己,幸福一生”。孝道与感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孝道与感恩是孪生姐妹,有了感恩的思想,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能够更好的孝敬老人。
谭焱心院长每次讲解《老妈哲学》的时候,都会给孩子们讲起母亲周南秀老人的生动故事。在她小时候当姑娘的时候,经常到东家西家帮忙,人家会给她煮荷包蛋,她自己舍不得吃,把别人赠送给她的一大碗荷包蛋端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当他的爸爸妈妈不在,爷爷奶奶去世了,她端回去给她的伯父伯母跟其他长辈吃,嫁到谭家以后,她也是首先把尊敬老人放在第一位,即便老人有这样那样不妥当的地方,她也会顺从老人。
在谭家和园,大家看到谭焱心院长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永远只说Yes不说No,在这里耳濡目染,孩儿们深深的感受着这里的孝道文化、感恩文化,很多孩儿们回到家中会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起《老妈哲学》里的:“吃了树根菌,不忘树根恩”,“上高下节敬老人,做出榜样教子孙”等经典语录,他们发自内心地对爸爸妈妈说,“以后我不再气你们了,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
他们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多地是行动。丰豪同学以前总是和妈妈争吵,在家里也有很多抱怨情绪,自从2021年7月底从谭家和园归来以后,他对妈妈一反常态,一下子有礼貌了,会尊敬妈妈了。妈妈是从事家具销售的,工作非常繁忙,他为了体贴妈妈,主动陪着妈妈到单位,帮助妈妈打扫办公室,还给妈妈清理账本儿。在家里帮妈妈做饭,给妈妈炒菜,当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安慰妈妈、劝解妈妈。而且在假期学习和学科补习过程中,他也不再像过去让妈妈操心不已,而是自觉自愿的学习,千方百计让辛劳的妈妈少为他自己的成长操心,每当讲到这一切,他的妈妈罗女士总是喜笑颜开乐的合不拢嘴。
像丰豪同学这样的故事,从谭家和园归来的孩儿们比比皆是,比如赵梓含的妈妈说梓含回去以后“很能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用钱很节约,不追求名牌,很关心爷爷奶奶的身体,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先给爷爷奶奶,出门和回家都会招呼到位,常常拥抱家人”。卢俊翔去打狂犬疫苗的时候,正好外地的爸爸打来电话,他小声和妈妈说,别告诉爸爸我被狗咬了,爸爸在外地工作本来就很辛苦,就别让爸爸担心了。简欣豪回家路上主动询问妈妈去医院看病的结果,告诉妈妈如何保重身体,为了锻炼妈妈手指灵活性,同时为了圆妈妈的青春梦想,回家以后开始耐心教妈妈弹吉他。以前很少做家务的陈锦墨主动给妈妈剥坚果、拿东西,每天坚持刷马桶,还帮忙洗碗、扫地。雷英昊回家以后成了妈妈的厨房小帮手,跟妈妈学习切菜、捣蒜、拌菜。韩慧主动给辛苦上班归来的爸爸按摩,鲜沛玲学会了兼顾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特别是奶奶的感受……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在谭院长的言行示范下,在村民们的孝道文化感染下,在《老妈哲学》的熏陶下,谭家和园的孝道感恩文化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扎根在了孩儿们的心中,回到家里,孩子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父母的辛苦,并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分担起一份责任,孩子们内心里的孝道和感恩之树就这样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访问量:4472
其它新闻